哈尔滨本地宝 > 资讯快递 > 动态 > 哈尔滨生育保险待遇是怎样的?
哈尔滨生育保险待遇是怎样的?
2022-08-12 10:46【我要纠错】

【导语】:生育保险由单位缴费个人无需缴费,生育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障生育方面的啦。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生育医疗费用的报销待遇,详见全文。

  生育保险待遇: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生育医疗费包括:生育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

  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支付期限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期限执行,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生育保险待遇支付标准:

  生育医疗费实行最高支付限额制,最高支付限额标准按医疗机构等级分级确定;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在最高支付限额内的,按照实际费用支付。生育医疗费不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费用累计。最高支付限额如下:

  哈尔滨生育保险待遇是怎样的?

  参保职工本市生育或计划生育手术的应如何享受生育医疗费待遇:

  (1)参保女职工:

  持社会保障卡和母子健康手册(计划生育不需要)到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按规定结算生育医疗费用。

  (2)参保男职工:

  ①使用电脑中的谷歌浏览器登录“黑龙江政务服务网”,地区部门选择哈尔滨市-医疗保障局,找到事项“生育医疗费支付”中的“生育登记”,点击在线办理,填写未就业配偶身份信息,并打印生育登记单(暂不支持APP操作)

  ②参保男职工的未就业配偶持生育登记单、男职工社会保障卡和母子健康手册(计划生育不需要)到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按规定结算生育医疗费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哈尔滨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医保】可获取哈尔滨医保查询入口、电子医保卡激活入口、办理指南(报销+异地就医+缴费)、缴费基数、咨询电话等。

手机访问 哈尔滨本地宝首页

  • 2024哈尔滨慢性病包括哪些病?

    哈尔滨慢性病范围从25种变为28种,城镇职工医保统筹金支付比例为 90%,职工一年三千二,详见正文。

  • 2023年哈尔滨医保缴费优惠

    灵活就业或城乡居民缴纳社会保险及医疗保险的用户注意啦!使用“黑龙江省社会保险费缴纳”二维码扫码缴纳社保、医保费用的客户,微信绑定哈尔滨地区工行三代社保卡进行支付可享随机立减1.08-88元优惠,单次

  • 哈尔滨各区医保经办部门地址及联系电话

    您可通过基层代办点、“哈尔滨医保”微信公众号、0451-12393咨询电话等,随时更多了解政策及业务,按规定及时办理参保、续保和缴费,以免影响了您的医疗保障权益。

  • 哈尔滨最新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2023年七月起,城乡居民医保成人参保居民在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由65%提高至70%,学生儿童在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为80%保持不变。

  • 哈尔滨市新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2023年9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为2024年度居民医保集中参保缴费期。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1020元,其中,财政补助640元,个人缴纳380元。

  • 大庆市2024年度居民医保集中征缴

    大庆市2024年度居民医保集中征缴时间为2023年9月1日—12月31日,详见正文!

  • 外地人在哈尔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怎么办方便?

    外地人在哈尔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可以选择通过黑龙江政务服务网进行网上办理参保,详细参保步骤见正文。

  • 外地人可以参加哈尔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吗?

    未参加其他形式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不受户籍限制,均可参加哈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黑龙江新冠A类药品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国产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来瑞特韦片三个药品,临时纳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 哈尔滨提高居民医保待遇(最新政策详情)

    将城乡居民特殊疾病患者门诊发生的费用,按规定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将城镇职工门诊慢性病待遇标准由原来的每年1800元和2400元统一提高至3200元。

  • 哈尔滨医保优化门诊特殊疾病政策正式执行

    自7月1日起,对哈尔滨市门诊慢特病病种进行了优化调整,取消了居民慢病起付线、提高了待遇水平等。

  • 哈尔滨市医保慢性病门诊待遇标准如何?

    将城镇职门诊慢性病待遇标准由原来的每年1800元和2400元统一提高至3200元,将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待遇标准由原来的每年1000元和1200元统一提高至1600元,取消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300元起付线标准。